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
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 

開場

大家好,我叫周召安,目前在海南智企數據分析事務所任職,很高興今天能夠在這里跟大家進行網絡交流。感謝咱們當地CPDA授權中心組織了這次的見面,制造了CPDA圈內人的交流機會。
 
我是一個比較喜歡跟CPDA數據分析們交流的人,所以我每次出差到內地,都會主動聯系當地的授權中心,看是否有機會約些CPDA數據分析出來交流。
 
不同的地方交流的方式不一樣,有的是一起出來吃個便飯,聊聊近況;有的是一起坐會議室嘮嘮,也有像今天一樣的,定個主題,以來訪者為主,進行溝通交流。
 
可惜這次疫情情況反復變化,所以原計劃線下相聚的活動,只能改為線上。
 

CPDA培訓時的那些事

 
經過與咱們當地的授權中心溝通,今天的主題是“如何快速地提升數據分析綜合能力”。我將會從我自身經歷出發,進行闡述,具體如下圖所示。
 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 

1.1  結緣CPDA
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
為什么想要帶來這個主題,顯然我覺得這個會比數據分析中的方法論,統計和技術實現更加重要。
 
我是2011年畢業的,考了二本線末,但是去讀了大專,學習軟件技術。大學時就利用業余時間在淘寶上賣貨,畢業后的第二年去了當地的一家IT硬件批發公司上班,做了網站運營管理,也是那時候遇見了CPDA。也慶幸那時候遇見了CPDA。
 
那年說起來也挺有意思,我把工作辭掉了,然后跟我媽拿了1.2萬元,其中8800元拿去廣州報名學習CPDA,剩下3200元當路費和生活費。在我發小那里住了1個月,除了周末上面授課外,周內每天看書學習,過得挺充實。
 
轉眼很多年就過去了,那時候經常交流的同學,現在我們偶爾還聯系著。腦海里仍然有老師上課的影子。上次去北京,還跟老師一塊吃飯喝酒,嘮嘮家常,聊聊近況。
 
那時候的CPDA認證培訓知識仍然記憶猶新,我接觸到了不少的專業名詞,從涵蓋了數據分析基礎的到涵蓋投資分析的。
 
也許是對專業名詞的探索,慢慢的我喜歡上了專業名詞,不懂的就去百度搜一下,因此不知不覺中,培養了我的數據敏感度。
 
當時老師還教我們使用思維導圖工具去記錄這些知識點。當時不太擅長,于是照著書中的目錄和關鍵內容記錄出來,形成了一個很龐大的思維導圖,也正是那時,培養了鳥瞰視角。
 
所以我總結了一下,當覺得數據敏感度不夠的時候,就盡可能的去補專業名詞,在了解的過程中,自我會提出這里不清楚,那里不了解,得繼續了解,就這樣日積月累,敏感度就有了。而覺得自己沒有整體感的時候,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去鍛煉,也是非常有效的。
 
基于收獲的成果,我對事物有了新的看法,查百度的次數頻繁了,每看一本書都想著去形成思維導圖,現在回想還是蠻有意思的。
 
這幅圖是我記憶中CPDA的樣子(現場對詞云進行了介紹)
 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 
為了更直觀的體現數據敏感度及鳥瞰視角,我舉了個例子,具體如下,說說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?
 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(現場就圖中所看到的內容進行了討論)
 
眾所周知,數據包含了數值、圖形、聲音等。圖中有兩幅圖,我們先來說說右圖,在有了數據的敏感度之后,我會說在右圖中看到了一個有缺口的正方形,也會說看到了4條線。
 
后來發現,用數據的敏感度來看生活是這樣子的:比如從我家到公司,一直以來我都是坐公交車,用時約15分鐘,車站臺附近有一家面包店,我經常去那里買面包,早餐會花掉8元左右。數據的敏感度讓我意識到一個常規行為,也有細節。
 
再看看左圖,在有了鳥瞰視角之后,我會說在左圖中我看到了一個正方體,也會說看到一個框架。
 
用鳥瞰視角來看生活是這樣子的:比如從我家到公司不僅可以坐公交車出行,我還可以騎共享單車,坐出租車,走路,搭乘同事的順風車。
 
其中騎共享單大約花4毛錢,用時約30分鐘,路上我可以吃碗粉湯,一樣也是8元左右,早餐可以多種選擇;坐出租車,10分鐘就到公司了,很快,但是早餐就只能吃樓下便利店賣的餐包了,也是8元左右。鳥瞰視角讓我意識到,多個細節可以組成方案。
 
于是,在后來的學習中,我都會按照這兩種路徑,不斷的增加對專業名詞知識的理解,還有就是形成鳥瞰視角的思維導圖,對知識進行管理,便于溫習,提升自我能力。大伙在學習CPDA內容或整理考試資料的時候,也可以基于關鍵詞進行知識展開了解,搜集考試相關知識點,形成鳥瞰視圖。
 

1.2  上帝視角形成

 

時間久了,后來的我看到這幅圖,內心會多出一個見解,那就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,我需要一個場景,或者前置項才能決定它是什么。
 
有人會問,你這是故意的吧。其實不然,我們試想一下,當有人拿著這幅圖來問你,你內心肯定會想:這不就是有缺口的正方形和正方體么?為啥問我?把我當傻子呢?不理他,要不然就一笑而過,說句別鬧。
 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 
這種類似的場景在生活中經常遇見。我們在工作中,經常會將準備好的分析結果,向業務提出建議,但有些時候并不會被業務所關注,比如我們發現80%新客戶會在第7天進行第二次消費,于是我們把結果告知業務,期望業務能夠在第7天到來之前,做些動作,也確保更多的客戶能夠在那天響應。
 
但往往事與愿違,因為業務根據經驗也能估摸著是第7天左右,所以對于業務而言并不新奇,他也就平淡的回復一句“哦”,或者不回復。
 
單點發現并不能形成方案,而且也很有可能并不是該階段所關心的,總而言之,業務的不重視是有原因的。
 
后來我想了解這個原因,得到的回答大多是:你需要站在業務的角度去思考。
 
這個事情一直擱置了很久,我嘗試在書中去找到答案,我也去跟其它CPDA數據分析繼續請教,聽他們給我講數據應用的案例或者跨部門溝通的故事,即使有過運營管理經驗,但一直無法感同身受,案例再多,也難以運用到自己當前的工作中,套不進去。
 
在偶然的機會下,在一個求職的空檔期,我當起了滴滴司機。也許是有了知識的底子,我很快服務分達到了100分,訂單一直接個不停,當然也很累,從早到晚。也許是性格原因,再加上是油車,總想讓車的油耗能夠降下來,所以邊跑邊探究如何踩油門。
 
剛開始練習,車起步的時候經常會空轉,經過長期的自我練習,不空轉了,車的平均經濟油耗也降了下來。后來不當滴滴司機了,也一樣采用同樣的方式去開車,車的平均經濟油耗現在表顯示是5.5。
 
就在研究踩油門的這段期間,我感受到了為什么出租車司機跟不要命似的,拼命踩油門,將乘客帶往目的地,是因為他們需要靠快的車速,去節省出單程的時間,接更多訂單,跑更多的公里數,他們是靠公里數的差價賺錢的。
 
后來每次打車,我都會給司機好評,并且在路程中,司機繞不繞路,我都很清楚,只要不超出底線,都能夠接受。我將這種現象百度查了一下,原來這種現象叫做上帝視角。
 
上帝視角乃是敘述視角中,第三人稱視角的別稱。第三人稱敘述者如同無所不知的上帝,能夠以非現實的方式不受限制的描述任何事物。如在同一地點的不同時間點展開敘述,或是多個角色的心聲交替出現。這種敘述方式由于沒有視角限制,又稱上帝視角。(現場就生活中的第三人稱視角舉了其它的例子)
 
后來的工作中,我經常會用到CPDA的一些知識點,以及通過鳥瞰視角去整理方案,并利用上帝視角進行跨部門協同,數據分析及產品設計。
 
我不再抱怨為什么業務不重視,而是在接受專業名詞后,去鳥瞰名詞關聯的相關知識與實例運用,然后用形成的結果反問自己,這對于看到結果的人,有什么作用,作用多大,是暫時的還是長久的,如何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。
 
后來回想,如果沒有上帝視角,我們很難做好數據分析及數據產品,也很難推進公司的信息化發展與數據化應用。即使我們到那個業務那個崗位去做事,其實也是通過用第三人稱來看待事物,這都屬于上帝視角的范疇。
 
這次到上海出差,也是將挖掘好的客戶規律,結合采購的統計視角和現場的第三人稱視角,然后來看如何量化采購。
 
所以呀,這終究還是得感謝CPDA,如果沒有專業名詞知識的接收,敏感度就難以提升,沒有鳥瞰視角,更不能理解上帝視角。(當然,夸CPDA并不是被充值了)
 
 

摸象不如拼象
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 
CPDA考試完后,我又把書看了多遍,《數據分析基礎》看了3遍,《戰略管理》看了2遍,《量化經營》看了4遍(現在是《營銷數據分析》),《量化投資》看了5遍(現在是《供應鏈優化與投資分析》)。后面教材每一次改版,我都會找協會購買新版本教材,然后再看一遍。
 
想找到更多遺漏的知識點,就跟摸象一樣,我想把CPDA的內容摸的再熟悉一些。與此同時,我也參加了成人繼續教育,回到學校,學習當初遺漏的軟件技術與數學等知識。
 
但是事與愿違,學的多,也忘得快,工作忙,也是有一出沒一出的,尤其是在沒有及時運用的情景下,感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。也許是教材看多了,后來在電子工業出版社宏偉哥溝通中,我意識到了摸象與拼象。
 

1. 摸象與拼象的區別

 

我深刻體會到,我現在看書學習,就是在摸象,摸完一本又一本,數據分析太大了,以至于在記憶力有限的情況下,摸完這邊忘那邊,有時候知識不夠甚至摸不著,有時候沉迷在“數據分析”中難以回到現實。
 
那如何將摸象思維轉變為拼象思維:大學的知識已經離我有點遠,我難以用這些知識去拼象,CPDA的知識離我是最近的,于是基于CPDA教材很熟悉的前提下,決定拿CPDA的知識進行拼象,我發現書籍的內容其實可以以另外一種形式進行分類,那就是技術實現、法論運用和思路設計。
 

2. 拼象的體現

 

技術實現,就是在我們學習過程中,都通過什么技術去執行數據分析;方法論就是我們在進行數據分析時,采用了什么統計或運營管理方法;思路設計就是分析思路及執行的步驟。
 
從你們現在的考試也不難看出,考《數據分析理論知識》的時候,更多的是方法論,考你數據分析理論,因為未來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,這些理論避不開;考《數據分析算法與模型》的時候,更多的是技術的實現,考你通過datahoop工具如何做數據分析;考《數據分析應用》的時候,更多的是思路設計,考你除了技術實現步驟外,還有你的分析思路。
 
在這三大板塊當中,我將知識進行歸類,然后將后續學的一些知識也往里加,一點點的拼,知道該找哪一塊,很清楚的知道這個階段,應該重點突破什么,是技術實現,還是方法論或者思路設計。
 
在這種均衡的情況下,很容易看到數據分析綜合能力的提升,看得到對應的成就。(現場還就工具、方法論、思路設計的結合舉了一些例子,并且對《給新手的企業數據分析實戰》也做了簡要介紹)
 
周師兄滿滿正能量的干貨分享,可以直接掃碼觀看回放(回看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21日,抓緊時間哦!)
CPDA那些事|上海37期大數據沙龍回顧一


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